永辉超市结束了为期半年的CEO职位空缺。9月18日晚间,该公司宣布,1991年出生的王守诚将担任新任首席执行官。这一决定,让这位33岁的管理者,以及永辉正在进行的“胖东来式”改革,受到了外界的密切关注。
然而,资本市场的反应并不积极。9月19日,永辉超市股价收于4.99元,下跌1.19%。这是该公司股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,其间累计跌幅为6.73%。股价的表现反映出投资者的观望态度,一些人怀疑,这位年轻的CEO是否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。
从管培生到CEO,曾是“胖改”核心负责人
与此前一些市场猜测不同,永辉没有从外部聘请高管,而是提拔了内部培养的管理者。王守诚的职业路径相对清晰:2017年作为管培生加入永辉,从CEO业务助理做起,之后担任过省区总经理和公司副总裁。他在永辉“胖改”中的角色,是其被任命的关键。
在过去一年多,王守诚的职位是“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”和“调改小组负责人”,直接参与了由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主导的改革工作。因此,这次任命也被看作是对公司改革路线的一种延续。
投资者对此事的看法并不一致。支持者认为,这一任命是合理的。“让熟悉公司情况、又了解胖东来模式的人来管理,是合适的选择。”一位投资者表示。他认为,王守诚的上任说明公司内部,包括创始人和新股东,在改革方向上基本达成了一致,有助于后续工作的推进。
但也有人表达了担忧。一些投资者注意到公告中存在错别字,认为这反映了公司在管理细节上不够严谨。也有投资者称已卖出所持股票,并对叶国富本人未担任CEO感到些许失望。
日销40万元可盈利:门店调改后的运营模型
尽管市场存在分歧,但9月18日的一场股东大会交流会,透露了永辉更清晰的改革计划。这也让外界了解到王守诚上任后需要执行的具体任务。
根据投资者记录的会议信息,永辉的“胖改”已从少数门店试点,进入了更大范围的推广阶段。公司已形成一套名为“西南模式”的经验,并提出了“532战略”的内部目标,涉及人员、效率和结果三个方面。其中最受关注的,是永辉已测试出一种新的门店盈利模型。
在商品方面,永辉的定位思路有所调整,从强调“性价比”转向注重“质价比”。具体做法包括:淘汰超过半数的商品,将SKU总数从13000个减少到8000至9000个,并增加“品质永辉”“永辉定制”等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。
数据显示,经过改造、面积在1500至2500平方米的中小门店,当每日销售额达到30至40万元时,可以实现4%至5%的净利润率。据称,这套模型已在约200家门店得到验证,公司计划将此经验应用到更多门店。
王守诚接手时,永辉已经有了一套经过初步验证的改革方案。他的主要任务,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做法,带领公司实现盈利。
四年亏损超95亿元
:新CEO面临的现实压力
王守诚需要面对的经营状况依然有挑战性。从2021年到2024年,永辉超市连续四年亏损,累计亏损金额超过95亿元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关闭了227家门店,同期净利润为-2.41亿元。
这次人事调整,发生在永辉改革的关键时期。一方面,关闭和改造门店会在短期内影响公司收入,并产生额外费用;另一方面,市场仍在观察,“胖东来模式”能否在不同地区的市场取得成功,以及其高员工福利的模式是否能够持续。
对王守诚来说,这次任命意味着改革的执行责任,更多地落到了一线管理者身上。他需要稳定内部团队,同时将股东大会上提出的“质价比”和“国民超市”等目标,落实到公司的日常运营和财务结果中。
资本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。投资者希望看到的,不仅是新的经营理念,还有公司盈利能力的恢复。四年的连续亏损,已经影响了不少人的持股信心,王守诚需要在任期内尽快证明改革的有效性。
王守诚接下来的工作表现,除了关系到他个人的职业发展,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永辉超市未来的走向。资本市场将密切关注后续的业绩表现,公司的财务数据将是检验这场改革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。
股票配资门户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