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观点,仅供观看
惊魂一跳:3896美元至3862美元的48小时震荡
10月2日,现货黄金在触及3896.60美元/盎司历史峰值后,单日上演近2%的“高台跳水”,最终收于3862.72美元。这场剧烈波动的直接导火索,是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的“鹰派突袭”——她公开将9月降息定义为“就业市场风险的保险措施”,强调未来降息需“极度谨慎”。尽管市场对10月降息的预期仍高达99%,但这番言论瞬间刺破了“激进降息周期”的幻想,引发短线资金获利了结。
数据透视:此次回调幅度虽达2%,但较2020年3月疫情冲击时12%的单周跌幅明显温和。更关键的是,黄金ETF持仓在回调期间仅流出12吨,远低于2022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时单周超50吨的流出规模,显示机构资金并未大规模撤离。
政策迷雾:美联储降息周期的“明牌”与“暗线”
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至4.00%-4.25%的决策,本质是“两难中的妥协”。就业数据显示,8月非农仅增2.2万人(预期7.5万),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升至4.3%;但8月CPI同比2.9%仍高于2%目标,核心PCE更是维持在3.1%。这种“弱就业+高通胀”的组合,迫使美联储选择“预防性降息”。
点阵图玄机:官员预测年底前再降50基点,意味着10月、12月可能各降25基点。若实现,2025年累计降息将达75基点,与2019年降息周期力度相当。但历史经验显示,美联储在通胀未达标时的降息持续性存疑——2007年9月降息50基点后,次年1月才再次行动,期间金价回调15%。
央行购金潮:95%的增持共识与“去美元化”的结构性支撑
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调查揭示关键变化:95%受访央行认为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将增加,43%计划年内增持,创2019年调查以来新高。这背后是“去美元化”的加速——2022-2024年全球央行年均购金1180吨,较2010-2021年均值(473吨)翻倍。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,黄金储备占外汇比重从2018年的2.2%升至2025年的6.8%。
横向对比:欧洲央行累计降息235基点至2.15%,英国央行降息125基点至4%,全球同步宽松压低实际利率,使黄金的“零息劣势”弱化。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例,当前2.8%的水平较2023年峰值(4.3%)下降150基点,按历史规律可支撑金价上涨约25%(每降100基点对应金价涨17%)。
历史镜像:2008年与2025年的同与不同
2008年金融危机时,金价先因流动性挤兑暴跌30%(从1030美元至680美元),后在QE政策推动下反弹至1920美元。当前情景相似之处在于:美联储开启宽松、银行体系风险隐现(美国商业地产贷款违约率升至5.2%);差异则是央行角色逆转——2008年央行净售金234吨,2025年却成最大买家,这使得金价回调幅度受限。
反例警示:2013年美联储释放“缩减QE”信号,引发金价44%的暴跌。当时的关键区别是:央行购金量仅368吨(当前月均64吨)、实际利率从-1%升至1.8%。这提示若2025年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(如年底仅降50基点而非75基点),金价可能面临10%-15%的回调。
风险与分歧:4000美元目标的“拦路虎”
尽管高盛将2026年中期目标价上调至4000美元,但三大不确定性不容忽视:1. 通胀反弹风险:8月核心PCE同比3.1%,若油价因中东局势突破100美元/桶(当前85美元),可能迫使美联储暂停降息;2. 政策独立性争议:特朗普施压美联储“更大幅降息”,若政治干预削弱央行公信力,美元信用受损或反而利好黄金,但短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;3. 技术面超买:金价RSI指标已达72(超买阈值70),历史上该水平后1个月回调概率达65%。
震荡上行仍是主基调,年底或见4000美元
综合来看,短期回调是流动性冲击而非趋势逆转。全球央行购金(年增约770吨)与美联储降息周期(预计2025-2026年累计降150基点)构成长期支撑。若10月降息落地,金价有望在年底冲击4000美元,但需警惕11月美国CPI数据(若超预期升至3.2%)引发的波动。
投资建议:普通投资者可采取“定投+止盈”策略,如每下跌5%增持黄金ETF,上涨至4000美元时部分获利了结;专业投资者可关注黄金波动率指数(当前18,历史均值22),若升至25以上可布局看涨期权。
本文内容仅为信息分享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者需独立判断风险
(注:文中数据来源:美联储、世界黄金协会、中金黄金研究报告、美国劳工部)
股票配资门户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