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人们将奥密克戎视为“温和” 的病毒变异株,认为感染后顶多是一场类似感冒的经历时,6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团队的最新发现如同一记重锤,揭示出即使是像奥密克戎这样通常引发轻症的毒株,也能通过隐藏路径破坏心脏功能,并且这种伤害可能留下长期风险。
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固有认知。长久以来,很多人觉得只有重症患者才会面临心脏受损的风险,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大可高枕无忧。但事实上,病毒对心脏的攻击,并不会因为症状的轻重而停下脚步。
01:新致病机制:轻症也难逃,病毒在心脏“静默作案”
过去,医学界普遍认为新冠对心脏的伤害主要有两种方式,而且这两种方式都动静不小,仿佛病毒人体中进行猛烈的破坏,这导致人们普遍觉得它们主要出现在重症患者身上。
第一种是全身炎症反应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炎症风暴”。病毒感染后,免疫系统可能会失控,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,这些细胞因子就像一群失去指挥的士兵,不分敌我地攻击身体细胞,其中就包括心肌细胞,进而造成心肌炎、心包炎等问题。
第二种则是病毒的直接入侵。病毒会通过 ACE2 受体进入血管内皮或心肌细胞,引发微血管炎、缺血和心肌坏死。一些尸检样本曾在心肌中检测到病毒 RNA,这也为 “直接感染” 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奥密克戎的出现,让我们看到了新冠病毒伤心脏的第三种路径,一种更为隐蔽、更难察觉的“暗箭”。
以往很多研究都集中在 Alpha、Delta 变种或重症患者身上,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这项研究,将目光投向了奥密克戎这一毒力较低的变种,研究人员在恒河猴心脏组织中发现了病毒的存在。
研究首次通过七只恒河猴展开实验,将它们分为健康对照组和奥密克戎感染组,对比心脏四个区域(左心房、右心房、左心室、右心室)的代谢通路变化,并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、形态学分析、蛋白质提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。
结果发现,奥密克戎能在灵长类心脏中引起区域性损伤,各个心腔都能检测到病毒存在。这证明病毒真的进入了心脏,而且它的攻击并非大范围破坏式的随便攻击,而是分区精准干扰。
研究发现,四个心脏区域的代谢途径各不相同。左心房主要表现为脂质代谢异常,左心室是核苷酸代谢,右心房为碳水化合物代谢,右心室则是能量代谢。这表明奥密克戎变体可能在复制过程中改变了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,以适应自身的复制需求,同时也对心脏的正常功能造成了干扰。
H&E 染色显示,感染奥密克戎的恒河猴心脏出现了心肌出血、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萎缩等典型损伤;Masson染色则发现了明显的心肌纤维化。这些特征与人类 COVID-19 心脏损伤的特征完全一致。
在对恒河猴心脏组织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中,研究团队发现感染奥密克戎后,心肌收缩相关通路的磷酸化蛋白出现异常表达,这与 COVID-19 相关的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进一步的研究锁定了调节磷酸位点RYR2_S203的关键激酶,包括CAMK2A和CAMK2G。感染奥密克戎后,CAMK2A和CAMK2在四个心脏区域均显著激活。而CAMK2通过磷酸化特定的RYR2残基,会增加RYR2介导的肌浆网钙离子渗漏,从而引发心律失常。此外,MYH7可能参与 TNNT2_S72的磷酸化调控,不过其激酶功能还需要进一步验证。
02:新冠感染后,心脏保护刻不容缓
COVID-19是全身性疾病,不仅仅局限于肺。发表于《British Medical Journal》杂志的研究再次提示,COVID-19感染累及一系列主要脏器包括心脏、肾脏、肺和大脑,发病 3 周后,老年人中有1/3感染者仍因为COVID-19后遗症就医。
在一项由美国科学家和数据学家联合完成的研究中,观察了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在 COVID-19急性期后出现后遗症的风险(即观察这些患者在确诊COVID-19后21d或更长时间是否存在新的或持续的后遗症)。结果发现,32%的COVID-19患者在急性期后因为后遗症(≥1种)而就医,比没有感染COVID-19的人高 11%,其中以呼吸衰竭、高血压、记忆困难、肾损伤等最为常见此外,COVID-19感染者出现高凝状态、脑炎和痴呆的风险极高;多因素分析显示,75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发生后遗症的风险明显增高。
通过对恒河猴心脏组织的检测,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确实存在损伤,但病毒载量极低。这些受损的心脏组织中,病毒的RNA和蛋白质水平都非常低,甚至检测不到。这表明,心脏损伤并非由病毒直接感染和复制心肌细胞所导致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轻症患者没有明显的心脏不适症状,但心脏却受到了潜在的伤害。
新冠病毒对心脏的攻击是隐蔽而持久的,无论感染的轻重,我们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。保护心脏,从重视新冠感染后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开始,这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的态度。
芯尚 Magic Pulse 搭载的临床级 AI-ECG 算法,基于超百万份真实临床数据训练,能够智能识别 62 种心律失常事件,心律失常检出率高达 99.6%,与三甲高年资医生结论的一致性达 98.18%。其长程监测能力更是一大亮点,72 小时监测可将房颤检出率提升至 7.8%(相较 24 小时的 3.8% 大幅提高),120 小时连续监测则能有效捕捉隐匿性心脏异常。这些精准且长时间的数据记录,能完整呈现患者心脏的动态变化,为医生后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、可靠的依据。
(心率失常事件检出率与监测时长的关系)
传统心电监测设备的不便与繁琐,常常让患者在检查时倍感压力,甚至影响监测效果。而芯尚 Magic Pulse 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用户体验,主机仅 8.9g,传感器 4.5g,厚度仅 1mm,宛如创可贴般轻薄。获得 CFDA 生物相容性认证的新型生物材料,即使是处于抑郁躯体化状态、皮肤敏感的患者也能舒适佩戴;IPX7 级防水性能,让患者在淋浴、日常运动时无需取下设备,不干扰正常生活。操作上更是简单便捷,一撕一贴 3 秒即可完成佩戴,通过蓝牙直连 App,患者能随时随地查看实时心电数据,彻底告别了传统 Holter 设备的导线缠绕,以及在医院排队检查的漫长等待。
除了基础的心电监测,芯尚 Magic Pulse 的多维健康管理功能。设备可分时段评估自主神经活性,并生成 “活力值”“睡眠质量” 等可视化报告。这些数据能帮助患者直观地观察自身状态,比如发现情绪波动与心率变化、睡眠质量之间的潜在联系。当患者通过报告察觉到情绪低落时心率异常加快、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,就能及时调整生活节奏,做好心理调适。同时,这些数据也能辅助医生从生理和心理的关联角度,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病情,制定更贴合实际的治疗策略。
芯尚 Magic Pulse 的专业性和可靠性,源自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广泛的行业认可。微型传感器芯片、低功耗传输系统、柔性材料三大核心技术,斩获 32 项发明专利;与安贞、阜外等 4500 + 顶级医院的合作,累计服务超百万人次,数据覆盖全国 34 省市集采平台,并入选《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》,还曾为北京冬奥、珠峰科考提供健康保障。这些成绩,无疑为产品的品质与性能提供了有力背书,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倍感安心。
芯尚 Magic Pulse通过精准监测、便捷使用和多维健康管理,在疾病的诊断、病情观察和健康管理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借助这款设备,患者能更及时、详细地掌握自身心脏健康状况,医生也能获取更准确的数据用于诊疗,从而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坚实的支持,让每一份对健康的关注都能转化为清晰、有效的行动指南。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配资门户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