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装修时总想着多打柜子,觉得这样东西才有地儿放,住着才利索。
可住久了才发现,这事儿真不能一股脑儿地“贪多”——柜子堆得满当,空间反而憋屈,甲醛味儿散不干净,东西塞得乱七八糟找不到,反而添堵。
最近看了杭州一户140㎡的装修案例,特别有感触。
小夫妻家考虑到未来可能住5-6口人,收纳需求确实大,但人家没靠“堆柜子”解决问题,反而把空间用得又敞亮又实用。比如玄关左边没做满墙柜,只装了块洞洞板挂钥匙包包,换鞋凳一摆,顺手又舒服;右边到顶柜侧面加了小储物格,镜面柜门还能给厨房“借”点光。这哪是单纯装柜子?分明是把每个角落的“脾气”摸透了。
再看厨房,原本小又暗,直接改成开放式,和餐厅连成片,中岛台配卡座,吃饭动线绕着转,一点不挤。
橱柜延伸到餐厅,拿个调料、收个碗筷都顺路,洗衣机烘干机也塞厨房,阳台和卫生间立马“松快”了。
客厅电视墙的柜子没傻愣愣铺满,底部留空放收纳筐,阳台抬高做休闲区,阳光一照,哪儿像储物仓库?
倒像个能呼吸的家。
想起身边朋友装修踩的坑:主卧打满衣柜,床都快挪不动;全屋定制柜味儿大,通风大半年才敢住;柜子多了但没分区,袜子和冬被塞一块儿,找件衣服翻半天。
其实收纳这事儿,真不是“柜子越多越能装”——规划好了,洞洞板、可移动金属架、开放拉篮都能当“收纳助手”;规划不好,再大的柜子也能被塞成“乱麻堆”。
就像这户人家,主卫改衣帽间用了金属支架,灵活还省地儿;儿童房暂时留空当瑜伽区,以后娃大了再调整;次卫三分离,人多也不抢厕所。
这些设计看着“没那么多柜子”,但该收的收,该露的露,住着反而舒服。
装修这事儿,说到底是给人住的。
柜子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
与其被“多做柜子不后悔”的话推着走,不如先想想:家里常常用的东西有哪些?
动线顺不顺?
空间留不留得下转身?
把这些想明白了,再去设计柜子,哪怕少两个,也比堆得满墙满屋强。
毕竟,住着舒服、用着顺手,才是真实用啊!
股票配资门户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