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码博主"智慧芯片案内人"最新爆料称,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已进入开发冲刺期:2025年底前完成试产,2026年上半年启动整机测试,下半年正式量产,目标首年出货700万支。据供应链消息,这款酝酿超五年的产品历经十余次设计改版,连量产计划也是高层"风险决策"的结果——苹果对品控的极致苛求,源于千万级销量背后不容闪失的硬件责任。
十年技术沉淀,折痕与铰链成攻坚核心
自2016年申请首项折叠专利起,苹果始终在解决行业痛点:
• 折痕控制:通过"液态金属铰链+自愈聚合物屏幕"方案,将折痕深度压缩至0.01mm内,实验室折叠寿命突破50万次(远超三星Galaxy Z Fold6的30万次);
• 结构精简:取消Face ID模组,采用侧边电源键集成Touch ID,为超薄机身腾出空间,展开厚度仅4.5mm;
• 供应链磨合:三星显示独家供应7.8英寸内屏与5.5英寸外屏,铰链由蓝思科技以"非晶态金属玻璃"材质定制,良率已提升至85%。
开发团队透露,仅铰链结构就迭代超10个版本,甚至因折叠测试数据未达标准,一度推迟原型机交付时间。
量产倒计时:富士康领衔"零容忍"品控
目前项目已推进至P1原型测试阶段(Prototype 1),由富士康与和硕共同承担试产任务。按规划:
• 2025年9月:富士康启动生产线调试,聚焦铰链装配精度与屏幕耐久性测试;
• 2026年Q1:完成工程验证(EVT),解决整机散热、电池能效等潜在问题;
• 2026年Q3:进入量产爬坡期,首批产能瞄准高端市场。
风险提示:苹果要求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实施"零库存"模式,通过实时数据监控降低物料损耗,但这也可能因单一环节延迟影响整体进度。
生态野心:折叠屏成AI体验新载体
为匹配硬件革新,苹果正开发专属iOS Fold交互系统,支持动态分屏、跨设备文件拖拽及医疗级健康监测功能。分析师郭明錤指出,折叠大屏将显著提升多任务与AI交互效率,例如"一边调用Siri处理日程,一边展开地图导航"。
市场预判:首年700万支出货量虽仅为iPhone年销量的2%,但有望抢占全球折叠屏市场25%份额,并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。
当安卓折叠屏陷入参数内卷时,苹果的五年蛰伏正试图回答一个问题:折叠的本质不是屏幕形态,而是人与信息的全新对话方式——2026年,这场"苹果式折叠"的答卷即将揭晓。
声明: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爆料,具体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。配置信息或存在迭代或误差可能,理性看待爆料内容哦。
股票配资门户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